□张若彤
\r\n
日前,中央一号文件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》发布。文件指出,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,组织引导教育、卫生、科技、文化、社会工作、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,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。乡村振兴,人才是基石。守好“三农”基本盘,实现乡村振兴,当入“农”三分,深刻领悟“一号文件”中的精髓要义,掌握“第一资源”的“振兴密码”,全力推动人才“流量”在乡土大地充分奔涌。
\r\n
随着新产业、新业态的不断涌现,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农产品有效供给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多重需求下,加快培养一支本土高素质农民队伍迫在眉睫。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,要善于发现人才,充分挖掘生产致富能手成为队伍“头雁”,形成“培养一人、带动一片”的联动示范效应。要规范农民教育培训,明确培养目标、指导思想等原则,课程设置当从实际需求出发,推进农业技能人才培养与农业产业有机结合。打通高素质农民的成长通道,要提高社会对劳动、对农民的尊崇,一方面扩大农业院校招生规模,推广“订单式”培训;另一方面倡导“传帮带”,激发自培动能,确保高素质农民“源源不断”,确保农业后继有人。
\r\n
“治国之要,要在得人;用人之道,要在德才兼备。”基层治理人才与专业技能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。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把好用人导向的“方向盘”,不断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,如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,把不会作为、不敢作为、不想作为的干部选下去,提高干部队伍战斗力。同时,让愿意留在乡村的人安心,让愿意回报乡村的人暖心,乡村振兴才更有信心。对于乡村振兴的人才,应坚持需求导向,乡村建设需要的人才就要给予更多政策优惠,主动彰显纳才诚意,为人才创造施展才华、实现价值的良好环境,达到进才留才的初衷。
\r\n
水积而鱼聚,木茂而鸟集。良好的营商环境,不仅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,而且是“引凤还巢”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创业“同心筑巢”的基础。农村营商环境的优化,需要打出组合招式,如完善党委班子联系突出人才制度,下好引才“先手棋”,提振人才兴农强农、创业创新信心;如持续深化“放管服效”改革,不断完善信贷支持、审批许可等方面的服务保障;如鼓励市场主体之间加强联系合作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、拓展信用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场景,等等。只有将心比心、以情暖情,才会吸引越来越多在外乡贤回乡投资兴业、助力乡村振兴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益阳广播电视在线版权与免费声明
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:"湖南省益阳市广播电视台"、"益阳广播电视在线"、"益阳电视新闻网"的所有作品(如文字,图片和音、视频稿件),版权均属益阳广播电视在线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 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
②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:"益阳广播电视在线",违者追究责任
③本网转帖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的正规网站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跟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
④如本网转载稿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和我们联系。新闻纠错:80085816@qq.com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