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曹茜茜
\r\n
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,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,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。”6月30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关于“魂脉”与“根脉”的精辟论述,深刻阐明了“两个结合”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,为我们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,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,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。
\r\n
由文明而思民族,观过去以察未来。回望百年奋斗历程,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,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,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。2020年9月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岳麓书院时指出:“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。”真理本土化的过程,就是“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”的过程。只有将科学理论植根中国、植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,二者才能产生“深刻的化学反应”,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会根深叶茂。如果理论创新割断了魂脉和根脉,丢掉了“老祖宗”,最终就会迷失方向,出现颠覆性错误。
\r\n
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、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:“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,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。”近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《非遗里的中国》热播,龙泉青瓷、西泠印泥、台州刺绣等非遗技艺再次进入人们视线。这是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缩影。它生动地告诉人们: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“文明宝库”,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。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,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,我们将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。
\r\n
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:“要秉持开放包容,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,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,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。”公元前140多年,张骞出使西域,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,书写了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“敦煌故事”。站在新征程上,更当秉持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,在“人类知识的总和”中汲取优秀思想文化资源来创新和发展党的理论,形成兼容并蓄、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。
\r\n
实践没有止境,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。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,我们将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,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、有效对策,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、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、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益阳广播电视在线版权与免费声明
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:"湖南省益阳市广播电视台"、"益阳广播电视在线"、"益阳电视新闻网"的所有作品(如文字,图片和音、视频稿件),版权均属益阳广播电视在线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 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
②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:"益阳广播电视在线",违者追究责任
③本网转帖的文章均转载自国家的正规网站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跟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
④如本网转载稿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,请及时和我们联系。新闻纠错:80085816@qq.com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